CVT變速箱一直被貼著“嬌氣”的標簽,不知從何時起,只要人們聊起CVT變速箱,就一定會提到“打滑”、“鋼帶磨損”等字眼,于是大家的腦海里就浮現出了錐盤飛速空轉,鋼帶吱吱亂響,鐵屑漫天飛舞的畫面,仿佛一臺CVT就活生生在你眼前報廢了一般。
講真,貼標簽是人類的一大嗜好,因為這樣可以節省腦細胞去理解復雜的事物。但技術的發展速度總是遠超人類的理解范圍,因此你會發現世界上99%的標簽都是過時的,很容易誤導人。今天我就來簡單聊聊很多人對CVT變速箱的誤解。
任何機械都會有磨損,正常的磨損毫無影響
CVT的原理相信很多人都已經了解了,我再用三言兩語介紹一遍。變速箱的作用就是改變減速比,而CVT就是用兩組錐輪夾著一根傳動帶來實現的,通過改變兩組錐輪之間的開檔大小,就可以實現減速比的無極變化。這個類似于自行車鏈條的原理可以算得上是汽車變速箱里最簡單的一種形式。
其實按理說越復雜的結構,摩擦點就越多,比如像AT變速箱那種一大堆行星齒輪機構的結構就有無數的摩擦點。CVT結構超級簡單,但是它有個致命的短板,那就是它的傳動方式并不像齒輪那樣來得硬碰硬,而是將壓力轉化成靜摩擦力的方式讓錐盤和鋼帶進行咬合,所以它們之間的滑動風險就大了很多。
客觀地說CVT在使用的過程中磨損肯定存在,因為任何機械結構只要存在部件與部件的相對位移就會存在摩擦,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這也是為什么CVT變速箱內部也有變速箱油和濾清,它們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冷卻摩擦所產生的熱量,此外還可以及時過濾掉摩擦所產生的金屬粉末。所以說哪怕是CVT變速箱,只要是正常的機械摩擦,就不會對性能和壽命產生任何明顯的影響。
CVT的傳動帶真的容易打滑嗎?
如果是在以前,那么這個問題的確存在,原因就在于當時的設計、工藝和材料都不成熟,導致傳動帶無法承擔高強度的錐盤壓力,而且也承受不了高強度的縱向拉伸力,因此就會出現兩者之間打滑的現象。而CVT一旦出現了打滑,那么就會產生一種非正常的磨損,損壞鋼帶和錐盤的接觸面,繼而進一步增加打滑的概率。所以說CVT變速箱一旦出現了第一次打滑,那么就意味著后面的狀態會急轉直下,然后打滑的頻率越來越高,很快就會導致變速箱罷工。因此CVT容易打滑的印象就是在那個時候深深植入了人們的腦海里。
隨著工業技術的進步,現在CVT的可靠性早已突飛猛進,傳動帶不管從材料還是自鎖設計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可承受的縱向拉力和橫向壓力也提高了許多,再加上各種電子輔助措施,現在的CVT已經極少會出現因為傳動帶打滑而造成的故障。在家用車的日常用車環境下,CVT的傳動帶和錐盤之間已經完全可以保證100%的力量傳遞。
CVT打滑的錯覺
不過雖然事實如此,但要知道一樣東西一旦被貼上了某種標簽,那么想把這個標簽重新撕掉就很難了。CVT變速箱就是如此,即便現在的CVT已經和早期不可同日而語,可車主在用車的過程中還是會因為種種風吹草動就覺得它在“打滑”,其實絕大多數情況下這只是一種錯覺,我下面就來舉兩個具體的例子。
1. 低速剎車后再猛然提速出現的“打滑”。這其實是液力變矩器在作祟,因為CVT變速箱和發動機之間大多是由液力變矩器作為柔性連接的,剎車之后重新加速需要產生一個比較大的扭矩,而液力變矩器的工作原理決定了泵輪和渦輪之間需要先產生一個很大的轉速差才能產生大扭矩,這個轉速差形成的過程中就會出現短暫的失速現象,于是很多車主就把這種失速錯誤地當作CVT在“打滑”。其實與其說是CVT在打滑,不如說是液力變矩器在“打滑”,而這種打滑在所有帶變矩器的變速箱上都存在,比如AT和部分MT,這是完全正常的現象,根本不是故障。
2. 高速急剎剎停車輛后,再加油門,感覺瞬間的提速會慢一些。這其實是由于此時CVT的減速比還停留在一個高檔位(其實沒有“檔”,但為了表述的容易點我們姑且認為是“檔”),由于剎車很急,所以兩組錐盤的開檔還沒有完全調整到低檔位狀態,因此當你踩油門的時候,這個錐盤調整的時間就會讓你誤以為是在“打滑”。其實這和AT或者手動擋也需要一個短暫的時間進行換擋一個道理,都是完全正常的。
總而言之,CVT變速箱的傳動帶與錐輪之間的摩擦是肯定存在的,也會產生金屬粉末,但這完全屬于正常的機械磨損,并不會明顯影響性能和壽命。隨著技術的進步,現在的CVT變速箱也極少會出現諸如打滑這種非正常磨損,大家根本不必聞CVT色變。
|